Board logo

标题: 寻北京DM带团... [打印本页]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1 03:06     标题: 寻北京DM带团...

本帖最后由 旗帜青天 于 2010-5-17 16:58 编辑

刚知道DND,啥都不了解。
想找个北京资深DM带我跑团。

时间:周末呗
地点:北京-北城
人物:几个人可以开始啊?
事件:跑跑看呗

起因:我很好奇
经过:未知
结果:未知
------------------------------------------------------
转两个DND跑团介绍帖
------------------------------------------------------
1.什么叫跑团?(转自百度知道,回答者: heroin0707原帖这里。)

好吧,现在,我们假定,你已经了解什么叫奇幻,喜欢剑与魔法,也知道RPG的意思并且对宝物啊怪物啊练功啊升级啊拯救世界之类都不陌生,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跑团的基本资格。跑团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好!相信每个人从小都有过关于成为公主王子的幻想,或者变身为变形金刚保卫地球,游戏给了我们看见这些想象“成真”的机会,然而,编写好的程序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有没有为身为李逍遥无法选择林月如而非得选择赵灵儿感到过遗憾?有没有过因某些必败之仗而深感上天之薄幸、痛斥游戏制作人之不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能与亲爱的大菠萝三兄弟友好合作一起征服世界而非得次次相见眼红拼个你死我活?“那是程序啊,设定好的,没办法啊!”也许你会如此感叹,那么,跑团可以解决这些一切的问题!什么,你只会玩泡泡龙和连连看?!那么……你总该玩过、不,听说过一款叫做强手棋的桌面游戏吧!对,跑团就是这样一种类似的桌面游戏,朋友两三人,小猫四五只,围着桌子用一些骰子与卡片来游戏,只不过,与强手棋不同的是,在这张桌子上,游戏的不是金钱地产,而是我们的梦想,我们那些在电脑游戏上无法满足的冒险之梦。
来吧来吧,让我们一起来跑团吧!

“在桌子上玩游戏,听上去好像好有意思哎!怎么玩呢?教我好不好?”某天,已经听说过如雷灌耳的“跑团”二字的你,一边深情地凝视着身边某深陷跑团泥潭不能自拔的室友一边流着口水问道。
于是,善解人意的室友也深情地回望着你,温柔地回答道:“首先,你需要这个;然后,用这个擦干你的口水。”
你接过他递给你的餐巾纸,仍然毫无头绪一脸茫然。

跑团第一步该做什么呢?玩电脑游戏时你是主角,跑团也一样。既然是主角,自然有主角的名字(比如夜叉王啊奥贝斯坦啊)、身份(孤儿?王子?恶魔后裔?)、职业(肌肉男战士或是“飞龙探云手”的小贼?)、来历(别告诉我“是命运选中了我!”……)以及身上携带的武器和物品(什么,你要“穿”高达?!……◎#¥%),然后才可以开始他/她伟大的冒险旅程。由于在主角坎坷的一生中,他/她还会碰到各种各样阻碍他/她前进道路、顺便帮助他/她面对困难不畏艰险茁壮成长的家伙们(俗称敌人或妖怪),所以,主角有可能会被杀死,也有可能杀死敌人。于是便有了某个数字化的生命值与战斗力,和电脑游戏中一样,并且随着他/她的成长不断提升。然而,这么多信息对于由于长期习惯了用鼠标键盘点击“状态”查看而导致脑部记忆功能退化的你来说,是不是困难了一点呢?小学班主任常教育我们:“好记性不如懒笔头。”找张纸,把你刚才构想好的那个可爱的主角以及一切有关他/她的资料都记在上面,让你好在他冒险时随时查看,是不是很方便呢?如果你在那位善解人意的室友的帮助下已经完成了这一切,同时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传说中的跑团第一件事——制作人物卡。

“我的人物做好了,我可以开始跑团了吧?妖怪呢?我要尽情地杀妖怪?对了,有没有帮我一起打的MM?”
很抱歉,没有人,也没有妖怪,你年轻而热血沸腾的主角,正站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迎着萧萧北风摆着迷倒千万少女的POSE——可惜,连少女都没有。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不能与社会孤立,要与广大劳苦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时,我们那位善解人意的室友同学又出现了。“来,我做DM,我来带你跑团。”

DM是什么?你不是想杀妖怪吗?DM就是那个创造妖怪给你杀的人;你不是想拯救公主吗?DM就是那个把如花似玉的美貌公主带到邪恶的红龙寝室的人;你不是想听见少女们为你伟岸的英雄形象而欢呼呐喊乃至昏厥吗?DM就是那个少女后援团的团长……总之,DM(地下城主)是说故事的人,他为你的主角构画一个场景,一个世界,告诉你你的人物看见了什么遇到了谁,然后由你自己来决定接下来的行动。听上去或许有些难以理解,那么,你不妨把回忆一下你曾经打过的那些游戏,就拿魔兽RPG地图来说,你人物卡上的人物就相当于你选择的英雄;而当你的英雄在充满怪物BOSS及会与你对话、交易的善良村民(也就是常说的NPC)的地图上奔驰时,DM就是制作这一切的人——也就是那伟大的地图编辑者!没有DM,也就没有了剧情、任务以及这个游戏。DM说,要有光,于是你的主角就看见了光;DM说,要有欢呼呐喊的少女,于是主角的口水就缓缓地流淌下来……

“那么,DM不是和上帝一样了?那有没有夏娃呢?”
人心总是贪婪的。
“有,我就是!”一个羞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回头循声望去,见寝室另一善解人意只不过有点五大三粗的室友乙推门而入。
谁规定男性不能扮演女性角色呢?更何况人家扮演的是女性半兽人,不算差距太远吧。

在这个网络游戏纷繁于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交流,渴望与他人互动,共同享受游戏的乐趣。而作为古老桌面游戏的TRPG(桌面角色扮演游戏,跑团的正规叫法),早已将这点刻入了它最精髓的本质中。不同的人,拿着各自不同的人物卡,在同一个DM的带领(主持)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起出生入死,成为一支团队——这才是跑“团”真正的涵义嘛!当然,在你眼中,你的人物是主角,在你同伴的眼中,他们的人物也是他们的主角,于是,伟大的万能的DM赐给你们一个共同的称号:PC(玩家人物)。一个人的冒险是孤独的,所以,分一些少女们给你的伙伴们吧,让大家一起来跑团,在漆黑的森林里围着篝火边警惕四周的狼群边吹着牛讲着故事,不是更有乐趣吗?
女性半兽人:那边那位GG,你干嘛老偷看人家呢~
你:拜托,我再衰也不会去注意你好不好,我又不是同性恋!
KA!注意,这里,现在与你一起在篝火边守夜已不是那个睡在你上铺、一星期不洗袜子的室友乙了,而是他手中的人物——女性半兽人;而不管你平时如何衰如何单薄如何四年来没有一个MM与你主动说过话,你扮演的并不是你,而是你先前创造的那个迷倒千万少女的主角人物(对你来说的主角)。当然,这位迷倒千万少女的帅哥自然有权拒绝一位半兽人MM,但那是从他立场出发的决定,而不是你。

好了,现在人马齐全,有队友有DM,半兽人MM也没有因你的无情而与你恩断义绝,DM室友甲终于躲进了他的小屏风——那是为了怕你们偷看他后面准备的剧情及预防群众可能出现的不满导致对DM的真人革命而准备的——预备开始讲故事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帅哥夜叉王与半兽人MM奥贝斯坦正在篝火边谈心,这时,黑暗里走来一个强盗打扮的人……接下来你们的行动是?”

啊,我该做什么?杀了强盗?DM一定会追问怎么杀的,我又该如何回答?你紧张地问自己。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那王八蛋,下次再要我碰到,我一定先一脚飞过去,一招燕子挑水,他要敢闪就再一招浪子回头,最后一下猛虎掏心,看他小子趴地上不趴。”经常开寝室夜谈会的同学大概对这样的字句不陌生吧,事实上,跑团也就是这么回事,DM告诉PC们发生了什么事,PC们再描述自己采取的行动、做出的决定、要说的话,然后至于这燕子挑水对方闪不闪得掉,猛虎掏心能不能把他揍趴下,则是交给DM来判断。就好像游戏中,你可以选择攻击、防御还是逃跑,而你是否能成功则由电脑来判定一样。只不过,在TRPG中,你的行动可不止限于攻击防御和逃跑。你可以做任何只要你想象得到的事,比如声泪俱下地说服强盗放了你,比如大喊一声:“我是小羊!”引来狼群与强盗同归于尽……DM会告诉你你这么做的后果比如强盗放走半兽人MM而要求你和他回去娶他女儿,或是狼因为你叫得不像小羊而对你无动于衷。

“啊,我杀了那个强盗了!游戏结束了吗?我赢了吗?”
“恩,你得到了100点经验。”
“那然后呢?算赢了?”
(3楼继续...)
作者: liubo3513    时间: 2010-5-1 11:06

话说DM是什么...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1 14:10     标题: (上接一楼)

本帖最后由 旗帜青天 于 2010-5-8 23:29 编辑

初玩跑团的人总对所谓输赢感到很困惑。然而当你问自己,一个冒险家的生涯会就因杀死一个强盗而划上句号吗?你的答案已经得到了。冒险的旅程是无止尽的,只要你愿意继续;你的跑团之路也是无尽的,只要大家愿意,故事可以一个接着一个地编下去。至于输赢,难道与一个强盗化干戈为玉帛就不是好结局吗?人生的输赢又是怎样确定的呢?跑团也一样,只要大家玩得高兴,就是一次成功的跑团。当然,尽量保证你的人物不轻易死掉是很重要的,可真的死了又怎么样呢?看你的战友化悲痛为力量、为了给你复仇而掀起腥风血雨,或让他们背着你的尸体、心急如焚地一路狂奔四处寻找好心的牧师不也是很有意思的体验吗?也许这就是跑团与游戏的最大差别之一了,在游戏中,我们总想赢,想击败BOSS,想变得更强,想得到更好的装备,但在跑团的时候标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也许你的帅哥只是想赢得更多少女的芳心,而他的半兽人MM只是希望你的帅哥能多看她一眼。至于你和室友乙,你们只要玩得开心就好。

“中午了,我MM叫我去食堂了。”室友乙伸了个懒腰,终于从他半兽人MM的无限遐想中游离出来。
“恩,我也要去打饭了,晚了就来不及了。”似乎无所不能的室友甲从他DM的小屏风后面露出脑袋来。
“可是,可是,我还没玩够呢!我还想玩,怎么办?!”你显然还没从少女们的尖叫声中解放出来,愤愤不平地抗议道。
“那你上网找人跑去啊!”

上网?网络时代,为什么不上网呢?当不幸的你身边正好没有室友甲和室友乙这种善解人意又喜爱跑团的好哥们时,或者当他们为家里的动画片或系里的系花忙得焦头烂额、人去楼空时,网上还有广大的跑团爱好者。唯一不同的是,IRC上的文字代替了你们口水星子乱溅的话语,电脑的计算代替了骰子。但剑还是剑,魔法还是魔法,冒险的旅途还在继续,和朋友们一起。

“我出门了,还有什么事吗?”
“嗯……让我想想。对了,我不明白,刚才的战斗中,DM是怎么判断我打中没打中、受伤没受伤、哪些事做成了哪些事没做成的?”
“规则亚!是按规则来算的亚!”
“那……什么是规则呢?”
话音未落,一本有如魔兽中右手举锤的圣骑士左手手中的圣经般厚大的书重重砸在你的头上。你摸来一看:《龙与地下城◎玩家手册》。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刺得你睁不开眼。

欢迎踏入TRPG的世界!
作者: 胖胖熊    时间: 2010-5-1 14:56

呵呵,跑团众浮现了!
作者: zhongzzw    时间: 2010-5-1 16:0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RKevqkezSQ/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1 22:05

视频大赞啊!!!虽然后半段音画不同步...

更加坚定了学习跑团的决心!

19点伤害...(噗~
作者: zhongzzw    时间: 2010-5-1 22:26

是啊,可憐的法師
名字是the gamers,還有個第2部,裏面的遊吟詩人更搞怪……見到女人就要甩骰子勾引orz

那個偽娘術士的替身mm也身材超好,皮膚超白皙,強烈推薦一看,並且總長度是第一部的3倍。
http://www.tudou.com/l/A-KF2z2OvWg


附送漢服美人一張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2 00:23

鼠标已经悬停连接,看到“3倍”...明日再看吧...

古韵mm收下,多谢...
作者: huyihu4000    时间: 2010-5-2 08:58

顶过留名.................
作者: 胖胖熊    时间: 2010-5-2 09:05

呆瓜的崛起熊看过啦~~~狂搞笑狂好看~~~
作者: 跳坑王子    时间: 2010-5-2 11:05

跑团很辛苦哈哈
作者: zhongzzw    时间: 2010-5-2 16:13

上傳了空白人物卡到網盤,去下載後打印出來就能參加遊戲了。
http://e.ys168.com/?lsakura
在D&D目錄下面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2 18:45

恩呢,我在电驴下了3.0中文版的3宝书,里面带一个电子版(非扫描)的空白人物卡。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2 18:45

11# 跳坑王子

带团岂不是更辛苦?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2 18:46

10# 胖胖熊

为啥不是崛起胖?
作者: zhongzzw    时间: 2010-5-2 19:35

是么,我那个是4.0版的官方PDF中文卡。
作者: 胖胖熊    时间: 2010-5-3 09:54

15# 旗帜青天
人家名字就叫这个~~~
作者: zhangang    时间: 2010-5-8 17:45

我需要个带团的。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8 23:32

-----------------继续转帖-------------------

《龙与地下城到底是什么?》(转自百度贴吧,作者xiezhenggang原帖这里。)

本文刊登于《家游Play!》2005年10月刊,这里是未删节的原稿:

  在CBI的论坛上看到一些关于龙与地下城(Dungeon and Dragons,也做D&D或DnD)的争论,依然是老生常谈的DIABLO、魔法门、英雄无敌、天堂、EQ、传奇、山口山……到底是不是DND,翻来覆去扯了无数遍的魔戒、奇幻、规则、正统与历史和渊源,加上几乎每次都少不了的“DND崇拜症”vs“奇幻过敏症”患者、小白vs花痴的对轰,结局照例又是一番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之后被封帖……
  我说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干点什么不好,非要浪费在这种没营养的话题上?不过既然每次、每次、每次、每次都要见到这种东西,那我也踩一脚,试试看能不能画个句号。所以这次的话题,就是“撇开历史与渊源,谈谈‘龙与地下城’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不谈历史?
  首先那些事情已经至少有二三十年历史,很多都在你我出生以前就发生了,讨论这种东西就是拼资历,谁出生时间早活的年头长谁说了算。
  其次那些历史资料大多是英文的,既不好找也没有中文化,而我英文烂得一塌糊涂,既看不懂也懒得翻译。
  最后那些都是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考虑现在所面对的游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
  所以本文就算涉及到历史,也不打算过多罗列数据,考据查证的功夫还是交给老手们做吧,推荐看Zechs翻译的《角色扮演史》全8章。

  为啥总会发生关于某某游戏/小说/电影/漫画是不是DND的争论呢?DND是一个整体称谓,可以把DND从里到外划分成几个层次。一部作品也许只采用了其中的一部份,而这一部分却未必就有独创性、代表性,也许有其他样子相似的亲戚,乃至模仿学习的对手。有时候不同的作品用了DND的不同层次,在外观上看不出相互之间有什么直接关联。
  不同的母亲没准有相似的孩子,一奶所生亦可能各不相似——这就是争端的来源。

  DND最里面一层是核心的数学规则,也就是“这个世界要如何运作”。这对于游戏人物来说其实是“不存在”的东西,但是对玩家至关重要,一个动作能否成功以及效果如何的判定基础,是必然还是随机的?(比如KOF的攻击判定就很严谨,魂斗罗敌人的子弹伤害也很必然——一枪一条命)。
  换句话说,就是这个游戏世界的数理基础。DND用的数学架构,是在7颗(6种)骰子所产生的随机数基础上建立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颗就是20面骰,用来进行大多数的“成功率检定”(主要是战斗,因为DND是一个以战斗成分为主的角色扮演游戏,非战斗部分大多可以通过常识判断)。每当你试图进行一个有一定几率失败的动作时,投一个骰子(这体现了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把结果加上任何相关的调整值(这体现了可确知的能力、技术、环境及其它因素),与目标数值(也就是难度,各种不利因素导致失败可能的几率)相比较。若最终结果等于或大于目标数值,动作就成功完成;反之若小于目标数值,则动作失败。
  这也被称为D20 system,就是以D20为核心的规则系统。D20 system包括D12、D10(2颗,用于投百分比)、D8、D6和D4,合共7颗骰子,几乎可以概括整个世界的所有事件。D20 System的特点还包括基于等级的HD/HP系统,和线形增长的人物能力等等。
  准确来说“D20 system”的历史并不长,比整个DND要年轻得多,一直到1995年,TSR公司的第二版《高级龙与地下城》(ADND)还是各种骰子混用的,比如盗贼技能用D100,先攻用D10,非战斗熟练则只有等级不用投骰子,跟基于技能的游戏系统颇为相像。正式推出D20 System的概念是在第三版规则以后的事情了。WOTC(威世智)公司接手以后,将原先过于复杂的“高级龙与地下城”重新精简提炼,打造出相对而言更简单,更容易让新手理解接受的“龙与地下城第三版”,简化后D20 System逐渐成形。随后WOTC又出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则,包括D20 starwar(D20星球大战)、D20 anime(D20动漫英雄)、D20 modern(D20现代),也有Open Game License(OGL,开放性游戏许可),开放授权给所有的东西使用这个D20系统。所以大多数非官方的类DND游戏都叫某某D20,比如COC D20,他们都是经过WOTC授权了的使用d20系统的合法出版物。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8 23:33

由此可见,DND(D20)这一套东西也是在演变过程中不断进化,从早期的《链甲》(DND的战斗规则前身)到现在的3.5版,区别不可谓不大,采用不同时期规则所作出来的游戏给人感觉完全不用。但是DND的核心没变,仍然是通过(一个随机数+若干调整值)来决定事情的成败或效果,模仿出现实世界中因不确定因素而存在的若干随机成分与调整值。
  当然,这仍然只是表面,更加核心的还包括那些“看不见的规则”,通常被称为“XX系统”的东西,比如说属性系统把人物的能力划分成力量、敏捷、体质、智力、感知、魅力几大属性;职业系统为战士、法师、牧师、盗贼等不同的职业设计了独有的能力晋升过程;技能系统让人物随等级有机会(以获得/消耗技能点的形式)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法术系统为法师的奥术、牧师的神术规定了严格的施放过程、前提要求和千奇百怪的效果;回合制的战斗系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轮流执行自己的动作(跟CS《反恐精英》、《极品飞车》、《星际争霸》这类由反应速度和按键频率决定行动效率的游戏截然相反)等等,将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按照某个框架或者流程,分门别类按部就班地运转下去。
  一个熟悉DND系统的人可以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往D20上套,举例来说:“我推门进屋”这个动作,如果门没有锁,对于正常人来说毫无难度可言,就可以直接判定为成功;如果门卡住了,需要用一些力气才能成功,可以假定这件事并不太难,推门的难度是5(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次成功的机会很高)左右,那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推开,偶尔需要多试两下;如果门锁着,木头门撞开的难度颇高,可以假定这么做的难度是20(普通人除非运气极好,否则很难成功),那么我也许要尝试很多次,甚至加上助跑,才能一脚踹开它;如果这是道不锈钢防盗门,门锁非常结实,必须通过极其巧妙的技术才能捅开,那么难度就是20以上,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锁匠才能搞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D20化”过程。
  难度的设定原则、属性如何起作用、等级与能力的体现,这些都是核心计算公式,不能轻易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为黑岛公司出的《辐射》系列是不是DND?当然不是。《辐射》用的是技巧熟练度,是以技能为核心的Skills base系统。
  《DIABLO》是不是?更不是。无论从属性设定、职业设定、攻防检定、战斗流程乃至内部公式推算,《DIABLO》系列跟DND的区别都隔了十万八千里。

  DND中间一层是各种数据和设定,也就是“这个世界有些什么东西”。这个很多玩家最热衷于研究的东西,其实只是一个根据核心数学规律模拟出来的折衷方案——这句话是吓唬人的,用平常的话来说,就是“游戏平衡度”。
  所谓数据,就是把整个世界所有在游戏中可能用到的东西,都进行数学量化。长剑伤害是1~8,巨斧伤害是1~12,火球术的伤害是每个等级1~6点,战士升级后命中率提升等等,全都属于数据,数据是规则的量化,必要时根据需要调整。
  这也是DND的一个显著特征,《龙与地下城》首先是个桌面游戏,必须让主持人和玩家有一个大家公认相对公平的计算方式,并且仅需简单的人工计算就能运作。作为一个游戏,必须要把每个可能用到的事物都进行数字化,才能方便处理。
  数字化的过程必须同时兼顾三方面:
  真实性,模拟出一个相对真实的世界能让新玩家更容易上手,可以用常识来判断大多数事情就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的游戏过程中;
  游戏性,在游戏内保持某个程度的平衡度(相对平衡即可,DND毕竟不是棋牌类纯竞技游戏),让不同偏好的玩家都能玩得开心,在一定范围内有随机成分,让玩家总能对结果抱持期待心理;
  操作性,说到底DND的初衷是作为桌面游戏来设计的,不像电脑游戏那样可以把大量复杂的计算交给计算机处理(但DND的随机数架构也为早期电脑游戏设计提供了非同一般的便利,极大地推动了DND的发展)。“elite 的几率=(100*(ilvl-qlvl)/4+1)/100 % * ( 1-exceptional 的几率)”(《DIABLO II》的物品生成公式之一)这种程度的计算过程在电脑游戏可说是小菜一碟,但是你让桌面游戏的游戏主持人查上半天表格再按几分钟计算器才能发放一次遭遇战的战利品,他一定会发疯。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8 23:33

很多欧美乃至日式游戏也用了跟DND相类似的数据,比如《魔法门》系列就满眼的1D6、1D8之类,但这只是“一部分数据”相似,除非拿到授权,否则全套数据都原样照搬的话肯定是要给钱的。
  设定包括事物量化的具体标准,位面、种族、职业、法术、物品的具体能力,乃至这个世界独有的特殊事物,尤其是那些已经注册过的东西,设定是规则的体现。举个例子,眼魔和夺心魔就是被注册过的独有事物(其实20面骰子也是,不过WOTC开放了D20的“使用权”),在开放性的D20 OGL里面你看不到这两种怪物存在。你可以使用D20 SRD(WOTC授权的公开文档)中所有或部分内容构造自己的游戏世界,包括龙、兽人、火球、闪电和“神圣复仇者”。
  有龙、有地下城,未必是“龙与地下城”;有地精、矮人和精灵,也未必是“龙与地下城”;有战士、法师、牧师、盗贼,盗贼会“背刺”,法师要先休息才能准备当日的法术,也未必是“龙与地下城”——但是包括眼魔和夺心魔的,就一定要小心了。
  当年TSR为了解决财政窘境,曾经发放过很多授权给其他公司。比如本文所说的眼魔,最早出现在《魔眼杀机》中,你也可以在《英雄无敌》系列里跟它打个照面。有钱大家分,同行们也顺水推舟出版过很多第三方产品,典型的有白狼公司出的一系列哥特式风格冒险设定。看到DND的成功,一些公司更是未经许可直接仿造其设计,比如那个倭寇盘踞的岛国就向来以擅长模仿吸收闻名于世,反正天高皇帝远的没人管得着。
  是的,尽管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但是街机上的横版动作过关游戏《龙与地下城:暗黑秘影》(Dungeon and Dragons:Shadow Over Mystara)确实就是“龙与地下城”。小时候在游戏机厅里玩过吗?有矮人战士、精灵射手、人类蛮子和红袍法师,战斗时能切出一个环形菜单,有好多选项,可以换武器和法术。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暗黑秘影》几乎站在所有动作游戏的顶峰,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横扫日本和美国(和中国)市场,后来的《西游记》和《三国战记》百分之两百照抄《暗黑秘影》。尤其是《三国战记》,可以说完全照版煮碗,连特殊剑都一模一样。《暗黑秘影》的设计一脉相承下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吞食天地》(关张赵黄魏联手打曹操的那个)不少细节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可惜,尽管种族和怪物设定几乎都能照搬,很多设计包括数学基础都有参考过DND的痕迹,但《EQ》和《魔法门》系列确实不是“龙与地下城”。有《D20 EQ》,这个是“D20化的EQ设定”,把D20 system套在EQ上面,属于D20。《罗德斯岛》也不是,《罗德斯岛》(准确讲是SW设定——《Sword world》,不是星球大战《Star War》的那个SW)据说有D6和D20两种版本,我日文不灵,对此研究不深,说错莫怪。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WOW(《魔兽世界》)。作为与DND世界观设定很相似的网络游戏之一,WOW也推出了相应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设定《DND Warcraft》——这个可是已经获得授权的《龙与地下城:“魔兽世界”》!

  DND最外面一层是故事的背景,也就是“这个世界曾发生过什么事”。扩展而言,也可以算上包括整个世界宇宙天地万物的一套哲学,这范围可就广了。这玩意儿说穿了就是包装,把枯燥乏味的规则和设定包装成漂漂亮亮的好卖钱。
  上至天地宇宙的形成、神明鬼怪的诞生,中至王国地理种族变迁、人文社会科技宗教,下至县太爷的四姨太买胭脂水粉花了二百两银子、昨天刘老根家生了头小犊子,这些都属于背景设定,也是最为fans们津津乐道的部分。什么“万事皆三”、“万物归环”、“血战”、“大灾变”之类的名词,找个DND的hardcore fans聊聊,能跟你说上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
  这一层根本就是纯粹的历史宗教人文社会,完全可以脱离“游戏”,以小说、诗歌、绘画、动漫、电影……等形式自成一统。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魔戒》。“架空奇幻世界”的鼻祖托老爷子,他写的这部作品对后世奇幻文学和奇幻游戏都影响深远,并间接催生了“角色扮演游戏”这个娱乐方式。而 Ernest (Gary) Gygax 和 Dave Arneson——角色扮演游戏始祖“龙与地下城”的创造者,据说非常不喜欢《魔戒》(?!),但是设计出来的东西却比谁都像《魔戒》(!!!),后世也因此有了“DND起源于《魔戒》”和“《魔戒》起源于DND”两种说法——严格来说两者都算谣言。先是《魔戒》的宏大设定吸引了战棋爱好者,让他们对现有产品不满足;而“龙与地下城”恰逢其时,为战棋爱好者们提出了全新的玩法,将战棋游戏的骨架,填进奇幻冒险的血肉,满足了永不知足的玩家们的新需要。一个创造市场,另一个占领市场,就像干柴遇到烈火,再怎么不情愿也得烧到一起,最后总要被人相提并论,说起一个就难免想起另一个。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8 23:34

  规则、设定和背景,三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一般我们说的“核心规则”包括前两者,而“战役设定集”则以后两者为主,各种扩展书更是包含无穷无尽的变体规则、职业设定和传说年表。就像盖教堂,以规则作地基支柱,设定是雕梁画栋,背景则是美轮美奂的装饰装潢。
  在DND长达三十多年的演进中,以规则、设定和背景为首,经常改来改去分分合合的,就像神话传说中的Hydra(九头蛇)一样,长在同一个身体上,可以同步出击,又能各自为战,这边砍掉一个头,那边又长出两个来。因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意向,DND催生出种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别以为“龙与地下城”都是dice(骰子)游戏,DND有万智牌那样的东西,也有卡普空公司(以制作《街头霸王》闻名)出的横版动作游戏,更有无数的动漫小说影视音乐,甚至还有minitures的纯正战棋,它们都归在DND旗下。DND有的地方很成功(注:这里所说的是“商业上的成功”,与“艺术上的成功”有所区别),比如桌面游戏、动画、小说、动作游戏、包括金盒子、无限引擎的这些RPG游戏。但是有的地方就很失败,比如角色扮演理论,被斥为“渣”——作为“角色扮演游戏”的代表,这实在讽刺得让人忍不住“口古月”一下。
  狭义上,DND是一个商标,得到授权的就是,否则就不是,比如那个无论剧本、设定还是演员(男主角自称对DND一窍不通)都完全不符合DND的电影《龙与地下城》,确实是“龙与地下城”;广义上,DND是近代角色扮演的先驱,影响了整整一代游戏人的设计思路,可以说什么RPG类游戏都能从这里找到或多或少的“根儿”,比如日式游戏的防御通常表现为受到的伤害程度减少,而欧美游戏的防御通常表现为降低受伤几率,这些都能追本溯源到DND甚至其前身《链甲》上。夸张一点,只要是“角色扮演游戏”,哪怕八竿子打不着都能叫DND一声“祖师爷”。这得归功于DND的伟大成就和它延续至今的运作方式。比如最明显的“故事的地下城化”,地下城是个最伟大的发明,其意义不下于角色扮演这种游戏方式,没有地下城,就没有RPG。对玩家加以最大束缚的地下城环境却让玩家有了最大的自主性,这是非常天才的创造。近代游戏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一点,除了《创世纪》——《网络创世纪》这一支,他们的理想是玩家和自己的思想/别的玩家加以互动,而不是把人关在牢房里干这个干那个。“故事的quest化”显然也是DND的创造,连续的故事分为不同的段落和章节,以quest的形式描述。
  以游戏本身来说,DND的成功有目共睹。比如投骰子游戏,若干朋友一起聚会然后吃饭,还有cosplay,这些都是DND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甚至是首创。在电脑游戏领域,DND独树一帜扯大旗,一个系统吃遍天。这和普通的“XX游戏续集”不同,一个玩家在熟悉其中一部作品后,可以毫无困难地适应所有采用同一系统的(故事背景完全不同的)其他游戏,这对游戏设计者和玩家都有极大好处,双方都可以不必为摸索系统规律浪费过多时间,而把精力用在游戏本身的可玩性上。打比方的话,DND在RPG游戏的地位就相当于ID soft设计的3D引擎,甚至Microsoft的DirectX——任何一个程序员都懂得“接口通用化”是一个多么伟大而重要的概念,秦始皇当年“书同文车同轨”也不过如此!DND还为RPG游戏的后来者们铺了一条路——一条自顶向下设计世界之路。DND的世界包括了物理、信仰和哲学,从天地宇宙神灵历史人文全方位打造出一整个“即开即用”的世界构筑法。诸位面的设定,神祗的介入,善与恶、混乱与秩序的对抗,无一不别开生面而发人深省,古往今来的思想者们几乎都能在印记城里15个派系中找到自己的最终归宿。
  游戏之外,DND促进了不同艺术形式间的融合,这一点功不可没,不可不提。不过一些fans们恐怕要失望了,国内能接触到的电影、文学作品,特别是比较出名的,大部分已知作品都非DND系统。除了明文标注打上商标的龙枪(《龙枪编年史》)、被遗忘的国度(《冰风谷》、《黑暗精灵》系列)等寥寥几部官方非官方作品外,电影、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属于fantasy类(如果要归属到这方面的话)。更惨的是,DND小说(比如《龙枪》和《黑暗精灵》)在国内奇幻fans间名气虽响,在国际文坛的名声却……不是很漂亮。作为奇幻世界的入门读物尚可,始终难登大雅之堂,有兴趣的不妨搜索一下一篇名为《最好的和最坏的奇幻小说》的书评,心平气和地看看人家是怎么读书的。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8 23:34

 国内奇幻圈里有两种论调很常见:一种是“泛DND论”,不管什么RPG游戏甚至fantasy类的文学作品都往DND上套,有种“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意思;另一种则是“唯DND论”,认为只有DND才是至高无上的高雅游戏,强烈排斥其他不同的游戏设计理念,特别是《传奇》和“泡菜”。有的人两种论调兼有。
  我个人对此并不支持。游戏就是游戏,无所谓血统纯杂,也无所谓高低贵贱,只有“好玩/不好玩”、“适合我/不适合我”,就这么简单。
  DND的种子出过好谷子,比如《博得之门》,也出过烂谷子,比如《光芒之池》。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长生不老的,也没有什么恒古不变的,DND也曾经失败过,犯过错误,有各种大小缺陷,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如今日子过得总归还算还滋润(WOTC的商业运作模式功不可没)。DND的设计方式简单(不要惊讶,任何一个RPG游戏的复杂度都不亚于DND,区别只是它们没有公开给玩家看)精致而又易于扩充,泾渭分明的善恶观、独特的HD系统、变化多端的法术,这些都是让它经历三十多年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的优点。
  DND也有不少被人诟病之处,比如谁解释谁犯怵的“魅力是什么”,比如超级英雄的超级妖孽,老玩家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变体规则,但是我们也常说一句话:“系统的真实性和规则的复杂性成正比,与操作的简便性成反比”。千锤百炼的东西自有其合理性,当然也有可改进的余地。
  DND是什么?骨子里就是一套不涉及具体剧情、程序、美工的游戏引擎,仅此而已。“龙与地下城”甚至可以完全见不到一条龙,也没有地下城。至于这部引擎装到哪辆车上,能开多快,就是车厂和驾驶员的功夫了。
  如古留所言“……拯救RPG?它从来就没活过”(大意如此)——RPG尚且如此,DND又算得上什么呢?它做得好,好玩,我们就玩它;它犯了错误,不再好玩了,或者人家的更好玩,甚至就是简单的“我玩腻了”,我们就改玩儿别的。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再好的游戏也不能玩儿一辈子,更何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游戏更重要的事情,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争论“DND是什么”、“什么是DND之类”甚至“DND是否最牛B”之类的口舌之争上,不如去陪女朋友“行街睇戏食饭,卡拉OK直落”更有意义。

  补充:关于《龙与地下城在线》(Dungeons and Dragons Online,简称DDO),略。(xie注:本段已独立成文《抽象与具现——D&D、PC Game和Online Game》,详见2005年10月刊《游戏创造》)

  特别鸣谢: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Zechs翻译的《角色扮演史》,得到过A.mage、Angelcat、熊等前辈们的大力协助和三番五次的指点,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17 16:58

顶起来,希望相关人士能够看到...
作者: 胖胖熊    时间: 2010-5-17 23:43

顶起来,希望相关人士能够看到...
旗帜青天 发表于 2010-5-17 16:58
哈哈,有DND的群的~上面的人天天叫~31979977,你去看看吧~~~~
作者: 旗帜青天    时间: 2010-5-18 11:07

25# 胖胖熊

多谢熊版
作者: 胖胖熊    时间: 2010-5-19 21:51

26# 旗帜青天
应该的~~
作者: 北地红尘    时间: 2010-6-24 13:08

表示自己是网团DM……
距离北京太远了……
作者: 北地红尘    时间: 2010-6-24 13:16

2# liubo3513

是Dungeon Master的缩写




欢迎光临 崛起官方论坛 (http://wakeu.cn/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